消防服湿的好还是干的好呢?
点击量:发布时间:2019-05-05 14:06作者:北京京盾消防器材
消防员身上的装备如果是湿的,会不会比干的抗热效果来得好?这个问题不但在国内讨论许久,甚至连国外都有相当多的实验研究,因为消防员常会在火场的各种情况下弄湿自己的衣服,如射水、流汗等。
在有关湿气对于战斗服的议题中,一些战斗服厂商也会在说明书标示湿气与抗热性相关的信息,有些是正确的,有些则是容易误导人的,其实是因为湿气对于抗热性的影响没有固定的答案。
有时当湿度达一定的饱和时,它会增加战斗服的抗热效果;有时候的湿度则会造成危险。
或许唯一可以写下的确切结论只有“干的战斗服其抗热程度比湿的战斗服更可预见”,相同的特性可运用在手套、消防鞋及头套。

头套的实验
在该网页的文章提到,在数年前的美国有一个大型分队,里面的队员刚开始熟悉头套的使用,而使用的方法是把头套沾湿。这种作法在其它分队流传开后,一致被认为该使用的方式不安全,之后大部分的消防人员便选择了不戴头套,而不是选择不戴湿的头套。为了验证哪种方法才是对的,他们召集了专家学者进行实验,并将头套分为「干燥」、「潮湿」及「饱和湿」三种情况,针对从低辐射的热流到极端的闪燃热流开始作抗热实验。
在这个实验中,有个有趣的发现,就是当在最低热辐射的火流情况下,干燥的头套较潮湿的头套来得好,但是饱和湿的头套也比潮湿的头套好;在中度热辐射的火流情况下,干燥、潮湿及饱和湿三种的防护效果相当;而在极端的闪燃热流情况下,饱和湿的头套「略胜」潮湿的头套,而干燥的头套则表现最差。整体而言,随着热辐射的增加,三种的抗热性能也越低。最后,人体模型的检测结果显示,在闪燃发生的高辐射热测试下,没有被头套保护到的脸、脖子及耳朵等处均被烧毁。
上述的实验结果,最明确的结论是,没有戴头套一定比有戴头套来得差,再来就是不同程度的湿气下,对于防护装备的抗热性会有不同的表现。
多变的消防衣实验结论
一般而言,消防衣的组成是由外层、抗渗水(或完全防水)层及抗热层等三层材质组成。一个30年内的研究指出,消防衣的抗热性依外层、内层或内外两层都潮湿等三种情况都会有所改变。这个实验也提到当内层是湿的但外层是干燥的情况下,可以在消防员被灼伤前有最快速的热传导警告;而完全防水材质的内装因为储水较多,又较抗渗水材质有更多的警告。
近年内又有更多的研究去验证在相对长时间的低辐射热暴露情况下,衣服热能量储存及传导的情况。而在这些实验中发现,当阻水层是完全防水材料时,在某个湿度下,会导致最坏的抗热结果。
读者可以很快的发现,上述的结论有些许矛盾之处,其实这些实验并不能说出什么明确的结论,这边提出来是要告诉读者,要从一两个设定的条件来写出湿气对于消防衣的影响,其实是相当困难的。为什么会这么复杂呢?你就要了解水在消防衣中是如何发挥它的特性及影响的。

水从哪里来?
消防员会有很多机会使自己身上沾湿,例如对火点射水时,部分水雾会飞散回来而洒在消防员身上;也有部分附着在天花板的水滴,滴下来后附着在水枪手身上;甚至当消防员感觉辐射热过热时,将水往自己身上洒等。虽然新的战斗服的外层都有经过防水处理,但是这类的防水处理,很快就会被冲洗掉。
消防员身上附着水份时,装备会开始变得笨重,手套的防滑装置因此钝化,然后水会从外层传递到抗浸水层表面的纤维,此时表面又会吸一些水份,接着水份就会被抗浸水层阻挡住,除非通过衣领、袖口、衣襟等开口才会再继续流往内层。
然而,当消防员接触潮湿处时,则会使水有一条新的通道进入内层。例如以膝盖处而言,在进行蹲姿或爬行前进时,即使膝盖处有防水处理,当接触到潮湿处时,水会顺着膝盖流到裤管底部未防水处,进而由裤管底部的纤维将水吸往内层;当消防鞋踩踏进入积水处时,即使鞋底是防水的,水也会透过鞋子与裤管的接缝处将水引至战斗服裤的内层。
最后,便要提到消防员无论如何一定会有的汗水。汗水是会不断产生的,即使像读者现在坐在椅子上阅读一样,之所以没有看到汗水,是因为相比于衣服,衣服与皮肤间的空气较为干燥,因此汗水便会蒸发;
接着,当衣服与皮肤间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,蒸发就会减少,然后形成汗滴。相同的概念,当消防员穿着战斗服时,内层的防热层是与皮肤接触的,此时消防员的汗水会面临两种状况,如果防水层是较易吸水的材质,此时消防员的汗水将会被抗热层吸收,接着在散热层扩散开;如果是较不易吸水的材质,汗水则会因地心引力特性,往低处流到鞋子里,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消防员会抱怨感觉汗水都流到他们的鞋子里。

上一篇:消防服都有哪些种类?
相关产品推荐